泉州古民居的美文佳句

1.泉港土坑古民居的作文500字 黄山归来不看山,泉州归来不看闽!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泉州是一座属于客人的城市 环城及在巷陌中遍植刺桐,因此别称刺桐城。 那些橘红色的骑楼已…

1.泉港土坑古民居的作文500字

黄山归来不看山,泉州归来不看闽!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泉州是一座属于客人的城市 环城及在巷陌中遍植刺桐,因此别称刺桐城。 那些橘红色的骑楼已经泄漏了关于这个城市的过去。

穿行在古老的民居当中 不少楼房的红墙上都镶嵌着诸如“江夏衍派” “九牧传芳”之类的牌匾 这些似曾相识的地名,让我颇有几分困惑 今天的泉州城不少人祖上都是西晋永嘉之乱中南迁的中原人. 古书上曾有记载,“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 虽然千年以降,他们早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主人 但是他们依然保留着从中原带来的某些生活习性,还有他们不变的姓氏。

而那些镌刻在红房子上的文字正是他们的郡望之所。 老房子精雕细刻非常精美,虽然岁月轮回,但是那些细节依然动人。

这些房屋当年都是那些贵族和望族所有的,但很多也是数易其主了, 那些房子的主人已经不在是那些牌匾的主人了。 所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今天泉州古居的真实情境了。

虽然那些牌匾已经失去了承载一段信史的作用, 但是每一个懂得南音的人,依然承担着这样一个身分认同的作用。 因为这种独具特色的乐曲正是源于当年南来的中原人的行囊, 是当年中原宫廷音乐和闽南音乐的一种衍生。

入夜时分,独自去逛夜市的时候,在泉州文化馆边上看到了唱南音的台子。 台上有人横弹琵琶,有人竖拿洞箫,曲调悠扬婉转, 在泉州并不很明亮的夜晚颇有几分缠绵的意味 但要一小壶茶,一个人闭上眼睛去感受,从那些咿咿呀呀当中也能够听出一些心潮彭湃来。

具体旅游路线: 一、市区东街(步行街)- 海交馆 – 灵山圣墓 – 蔡襄祠 – 洛阳桥 – 惠安石雕 -崇武古城(民俗风情、海滩) 二、九日山 – 清源山风景区 – 开元寺 – 清真寺 三、泉州天后宫 – 石狮姑嫂塔 – 虎岫寺 – 石狮市区购物 – 石狮黄金海岸渡假区 四、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 – 灵源寺 – 龙山寺 – 东石寨 – 金井“看金门”了望台 – 深沪海底古森林遗迹 五、市区 – 高尔夫球场 – 官桥蔡资深古民居 – 郑成功墓 – 安平桥 – 郑成功纪念馆 六、市区 – 施琅将军陵园 – 河市俞大猷民俗村 – 马甲仙公山游览区 -仰恩水上乐园 七、市区 – 安溪乌龙茶博物馆 – 茶园风光 – 茶叶加工、制作 – 安溪清水岩风景区 八、市区 – 魁星岩 – 百丈岩 – 仙洞 – 普济寺 九、市区 – 九仙山 – 德化陶瓷博物馆 – 屈斗宫古窑址 – 陶瓷一条街 十、市区 – 肖厝闽林始祖 – 天湖岩寺 – 沙格灵慈宫 – 福建炼油厂 泉州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泉州市 面积11244平方千米, 丰泽区 面积 132平方千米, 鲤城区 面积 52平方千米, 洛江区 面积 382平方千米, 泉港区 面积 326平方千米, 石狮市 面积 189平方千米, 晋江市 面积 721平方千米, 南安市 面积2035平方千米, 惠安县 面积 762平方千米, 安溪县 面积2983平方千米, 永春县 面积1452平方千米, 德化县 面积2210平方千米, 金门县(待统一)。

2.写泉州美景的文章要400字

千年古城泉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古称“东方第一大港”,是几百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我曾经好奇地问过爸爸,大海怎么会有丝绸铺成的路呢?爸爸说,是因为古时候,中外商人通过大海往来,进行丝绸或其他物品买卖。意大利旅行家亚格也曾经坐船探险到过泉州,并称它为“光明之城”。

走进民间艺术魅力四射的泉州,你将会欣赏到旋律缠绵深沉的南音,那如丝如诉的声音犹如天籁之音,令人回味无穷。你可以看到享誉中外、外观精美、色泽鲜艳的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在演员精湛的表演下, 木偶们活灵活现、动作逼真、生动有趣。你会被拍胸舞、火锅公火锅婆、舞龙舞狮这些不拘一格、维妙维俏、滑稽诙谐的表演,逗得捧腹大笑 。高甲戏、梨园戏、打城戏等丰富多彩的戏剧会让你眼花缭乱、如痴如醉。

走进被称之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你会惊叹泉州的博大精深,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基督教、婆罗教(明教)、天主教、犹太教……各种教派在这里星罗棋布。在我身边,就有好些个叔叔阿姨, 他们信仰不同的宗教,却互帮互助,善良可亲, 和谐相处。

走进充满悠久文化历史的泉州,你可以看到众多艺术价值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 与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的开元寺,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古木参天、景色优美。最引人注目的是寺中高达四五十米的东西石塔和百柱大雄宝殿,“两塔相对擎天龙,一殿居中镇地虎”就是它的真实写照。如果你到了开元寺,别忘了爬上庞大的石龟背,它可会祝福你健康长寿!建于北宋时期的伊斯兰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整座石建筑造型巍峨壮观,让人感到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它的城楼盖得那么高?位于泉州晋江的宋代五里桥,桥长达两公里半,是当时全国最长的桥,人称“天下无桥长此桥” ! 享有“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依山刻于宋代,只见他有着一副慈祥的面孔,老长老长的胡子,炯炯有神的眼睛遥望着远方,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它虽然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听爸爸说,老君造像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古代人民真了不起!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 ──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镌花刻鸟,独具艺术风格。“山中无石不刻字”的九日山,记下了古代泉州的历史,见证了“涨海声中万国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泉州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它赢得了“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赞誉。

走进人杰地灵的泉州,你可以感受到几百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气息。“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把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打得落花流水、滚回老家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清朝宰相李光地、为中国统一作出积极贡献的洪承畴、“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集音乐戏曲诗文绘画书法金石为一身的弘一法师(李淑同)、平复台湾的靖海将军施琅、让倭寇闻风丧胆屁滚尿流、威武英勇的俞大猷……就生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你能看到他们成长的足迹,感受到他们的悲欢离合。头戴黄色竹斗笠和花头巾、身穿大肚裤、露出小肚脐、服饰奇特的惠安女和头上插满鲜花的蟳蜅女,为泉州亮起一道人物风景线。

走进魅力城市泉州, 你可以一边品味元宵圆的甜美,一边赞叹五花八门的泉州花灯艺术和德化瓷器的精美绝伦。你可以一边品尝着著名铁观音的茶香,一边看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你可以一边吃着味道鲜美的海鲜,一边观赏泉州侨乡不夜城光彩照人的美景。

走进令人流连忘返的泉州,你就能真正领略到“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含义!

走进光明之城泉州……

3.夜宿泉州好词好句

温馨的、有点潮湿的、南方的夜降落在城市的林梢和屋檐前。一枚新月好象一朵橘子花,宁静地开放在浅蓝色的天空中。

城市在闪耀着它的宝石似的光辉,散发肉豆蔻一般的香味。泉州,你经历过多少风险,珍藏了这样多的瑰宝?呵,那林立的碑坊,那雄伟的东塔和西塔,那开元寺紫云大殿后面希腊哥林多式的廊柱雕刻,大殿前面平台基石上古埃及式的人面兽身的浮雕,那以青色花岗石建筑的、具有古叙利亚建筑风味的清真寺,……它们怎样越过时间的长河,掩映在你的林荫中,在月色里默默地沉思?

轻风从旅馆的窗口悄悄地吹过。呵,那风中仿佛吹来大海的凉气和港湾里夜潮的喧腾。泉州,时代过去了,我仿佛还能看见你的港湾里布满古代的船舶。那从波斯湾和印度洋出发的帆船的队伍,它们照着太阳上升的方向,来到你这里。那从婆罗洲和摩鹿加群岛出发的商船的队伍,借着大洋的季风,鼓起它们的风帆,来到你这里。

4.泉州十大古民居

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

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元时期泉州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

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五里桥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

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

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

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府文庙府文庙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雕饰有小龙、飞禽走兽、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栏,下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筑有元代石桥,桥面铺72块长方形条石,代表孔子的72个得意门生;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

东畔明伦堂,为文庙现存主要附属建筑,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桥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宫及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十余座。

庙内陈列资料十分丰富。大成殿正厅中央供奉着孔子圣像,东西两侧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陈列祭孔礼器、乐器和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文物共500余件。

灵星门邻涂门街地段,原为府文庙建筑群范畴,后辟为他用。为了完整保护文庙建筑群,2000年,市委、市政府作为重点工程,投资1.2亿元,折迁菜市场及3个企、事业单位,建成文庙广场,既有效保护遗址,又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开元寺开元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

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主要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塔等建筑。大雄宝殿是中轴线的主建筑,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

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甘露戒坛始建于宋,现坛系明初重建,为全国三大戒坛之一。

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为全国四大名塔之一。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两塔为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系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 洛阳桥洛阳桥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

于北宋皇5年至嘉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

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

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牛姆林牛姆林牛姆林景区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牛姆林名人仙迹荟萃,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浴场和氧吧,四季如春,是旅游避暑胜地。

目前申请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现区内建设有旅游饭。

5.描写民居特色的文章

重庆的民居特色:

巴渝文化遗产–重庆的吊脚楼

重庆依山而建、两江环抱。由于地势的缘故,所有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说到重庆人的“房”,就不能不说到闻名遐迩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由于长江、嘉陵江横跨城区,造就了两江四岸。因此,重庆的江边沿山坡处,到处都有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目前,重庆市内保留的吊脚楼民居群,多数修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老重庆人都不会忘记,临江门、石板坡、化龙桥、厚慈街、川道拐等那些颇具西南地区民居特色的吊脚楼。

重庆的吊脚楼具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正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是最美丽的地方。记得儿时记忆中的吊脚楼,傍晚,夕阳西下,金色柔和的阳光照在高低错落、起伏跌宕的楼房上,加之点点灯火,远望看去:山坡上,有时明亮,有时眩目,有时隐约,恰似一幅流动山水写意画,浓淡暗明;江水中,波光粼粼,宛若珍珠,一组组闪烁的光芒连接两岸,浇活整座城市。

重庆的吊脚楼是巴渝的文化遗产。如今,大片的吊脚楼已不复存在,吊脚楼作为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文化,是繁华城市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石板坡旧房改造,洪崖洞城市阳台等等,无不体现出重庆吊脚楼的魅力和文化。木条变成了条石,竹墙变成了砖壁,飞檐斗壁雕龙画凤,犹如镶嵌在现代化都市脖子上的一串项链,放射出一道道闪亮光芒。这些建筑,或依附悬崖,或临坎吊脚,有“凌空飞绝壁”之感,犹如一座人文艺术博物馆,构成了婀娜多姿的山城重庆独特的民居风貌,充分展现了重庆人的智慧,使巴渝特有的古老建筑得到合理保护,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有效延续与传承。

重庆石板坡吊脚楼是重庆吊脚楼群保存较好的,现在又修葺一新.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不能体会他的意义,但一些老年人却会对他倍感亲切。

6.闽南民居作文

闽南民居 闽南话里管房子叫厝。

在众多不计其数的古民居中,以蔡氏古民居、南俊巷的老范志大厝、李光第故居等为最。 “宫殿式”大厝,是泉州民居最为典型的民居住宅类型。

它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较多运用砖、瓦,多用石砌底和红砖砌筑外围墙。

屋顶多采用“燕尾式”脊角,弯曲起翘,华丽动人。 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上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制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

书画如墨、彩、金、素等,色彩斑谰;匾额如书、卷、扇、菱等,别具一格;门窗如圆、拱、菱、方等,形式多样。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

“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 这一切都是泉州红砖厝建筑形式的特色,是它的独特个性反映着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的风采。

7.泉州十大古民居

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

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元时期泉州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

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五里桥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

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

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

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府文庙府文庙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雕饰有小龙、飞禽走兽、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栏,下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筑有元代石桥,桥面铺72块长方形条石,代表孔子的72个得意门生;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

东畔明伦堂,为文庙现存主要附属建筑,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桥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宫及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十余座。

庙内陈列资料十分丰富。大成殿正厅中央供奉着孔子圣像,东西两侧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陈列祭孔礼器、乐器和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文物共500余件。

灵星门邻涂门街地段,原为府文庙建筑群范畴,后辟为他用。为了完整保护文庙建筑群,2000年,市委、市政府作为重点工程,投资1.2亿元,折迁菜市场及3个企、事业单位,建成文庙广场,既有效保护遗址,又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开元寺开元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

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主要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塔等建筑。大雄宝殿是中轴线的主建筑,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

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甘露戒坛始建于宋,现坛系明初重建,为全国三大戒坛之一。

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为全国四大名塔之一。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两塔为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系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 洛阳桥洛阳桥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

于北宋皇5年至嘉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

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

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牛姆林牛姆林牛姆林景区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牛姆林名人仙迹荟萃,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浴场和氧吧,四季如春,是旅游避暑胜地。

目前申请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现区内建设。

8.福建泉州民居文化调查

泉州的古民居文化概说

泉州传统民居以它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雕绘装饰而闻名。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相继来泉考察,研究泉州古民居,对它们蕴含的丰富文化特质,以及较高的学术价值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泉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劳动生息,简单原始的竹木结构的高台巢居,是先民们的居住形式。西周时代(始元前770年以前)泉州属七闽地,先秦以来,汉族人民逐步南移,到此定居垦荒,在漫长的岁月中泉州得到不断的开发,特别是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动荡,大批晋人纷纷南迁避乱,部份入闽,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风俗文化,也带来了中原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和营造技术,对泉州的土著民居建筑形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盛况空前,与近百个国家与地区有贸易往来,泉州成为了“梯航万国”的东方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它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当时蕃商各有几千人居泉,中外人员往来频繁,这使得当时的建筑师,能够受到外来建筑思想的影响和渗透,结合本地亚热带沿海地区的气候特征和风俗习惯合理设计建筑物,由此形成了泉州民居建筑类型的多样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泉州吸收了昌盛的中原文化,兼容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明、宗教。在这块土地上,古老的历史使泉州留下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文化古迹,也留下了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泉州民居。

/info/news_detail.asp?bigclass_id=20020925205833046&smallclass_id=20021009162743265&news_id=20030416121607906

泉州传统民居有宫殿式大厝、手巾寮式民居、石筑民居、木楼民居、土楼民居、洋楼民居。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份老屋已经倒塌、荒废,载入史册,而另一部份却经历了百年风霜至今保存完好。通过这些古老的泉州民居,我们可以看到泉州民居建筑的成就和规格。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和文化绅士,其宅第规格可观,形式讲究造型、格局、技艺,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泉州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同时也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它们是泉州悠久历史的见证,因此泉州传统民居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泉州传统民居造型朴素,色彩和谐明亮,空间层次明确,石材与片砖插花砌筑的墙体,山花与入口的红砖贴面,形成自己强烈的个性。特别是本地所特有的橘红色贴面砖和层面瓦,使建筑呈现了统一的暖色调。“色感异常强烈,形成最具特色的红砖文化区”。同时她尺度宜人,亲切得体。色彩丰富而含蓄,情调动人而雅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