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康复短句训练书

1.聋孩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 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尽早地利用残余听力,坚持长期不懈的康复训练,是实现聋儿聋而不哑的根本措施,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听觉训练:其目的是…

1.聋孩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

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尽早地利用残余听力,坚持长期不懈的康复训练,是实现聋儿聋而不哑的根本措施,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听觉训练:其目的是尽早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培养他们注意聆听的习惯,让聋儿感知声音的存在、声音的有无、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日常各种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2、发音训练:人类的语言生理基础是由声带振动发声并由呼吸器官、咽腔、口腔、鼻腔等器官协调活动所产生。耳聋使聋儿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

校正自己的发音,发音时存在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准,发音音量小,缺少声调变化,有时发假音,冒高调,有时又发低音等等。面对这些问题,要使聋儿清楚流

利地说出每一个字音,就要训练他们掌握各种发音的技能,并利用听觉、视觉、触觉其他感官的代偿作用,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训练。这包括:呼吸训练、舌部

训练、口部运动训练、嗓音训练、鼻音训练。

3、语言训练:一是理解性语言能力的培养,二是表达性语言能力的培养。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语言,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在语言训练中应当使

聋儿在获得大量的语言刺激的同时,与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发展聋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启发聋儿把口型、语音、实物和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明白每个词都是

有所指的。只要聋儿理解了语言的意义,他就会逐步懂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相应的词为代表。在理解了语言的条件下让聋儿先学一些短句后,再训练语言的表达能

力,教他们说完整的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学会表达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句。要注意创造良好的语言

环境,增多聋儿的语言实践,时时鼓励聋儿用他所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和交往。

2.聋儿语言训练的方法

三、语言训练要讲究训练方法。在聋儿语言训练时,家长只有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获得训练的良好效果。这些科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家方面:

1、养成戴好助听器的习惯。聋儿每天除睡觉外,尽可能要他戴助听器,养成自觉佩带助听器的习惯,否则语训失去前提和意义。

2、要有一个语训计划,康复训练孩子要每天定时间、定内容,不能训练一天停两天,要有长时间短安排,持之以恒,要考虑一年半载的总计划,每周又有哪些具体内容,避免名盲目性和随意性。一步一个脚印,长年累月,必将获得良好的语训效果。

3、语训内容要赋予趣味性,尽量选择孩子有兴趣的事和物。要了解聋儿的特点、爱好,注意他关心什么要求什么,正在做什么事情,观察他对那些事和物发生兴趣,有讨厌那些事物,只有当孩子被感兴趣的事和物吸引住时,才能增强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语言教学与孩子兴趣相适应,是一个教学原则。

4、要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事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重要途径,对聋儿语训更为重要,它可以发挥聋儿的大脑和听、视、嗅、味等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这样才能对所学的内容易领会,易记牢;聋儿能说话是靠技巧而不是靠本能,正常人的发音全凭听觉来协调口腔动作,而聋儿的发音事全凭发音器官的运动感觉。所以及家长在教发音和语言时先要自己掌握好正确的发音部位或各个声素的位子,这样才能教孩子发出正确的音来。

5、循序渐进。聋而的语调是复杂的,不能一蹴而就的,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聋而的发音应先求数量在求质量,不管声音如何,只要发出声音,首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后再不断纠正,不断提高。语训从简单到繁,从短句到长句逐步完成,家长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事倍功半。

6、温故知新,重复教学。聋儿和正常儿童不同,它具有记得慢、忘得快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须要温故知新,重复进行,考虑用新的活动,练习旧的语言;或在旧的活动中使用新的语言。家长应有计划地、反复地温习学过的内容,加强刺激,加强记忆,巩固训练成果。

7、因材施教。聋而尽管有共同之处,但各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比如,聋而的听力残余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异,爱好和性格不一样,因此教学方法因从聋而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不同聋而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如果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对待每个聋儿,肯定是无好效果的。

8、形式多样化。社会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儿童天真活泼,聋儿刚开始接触社会,都有新奇感,教学形式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和聋儿的需要。固定时间上课是一种形式,更要重视聋儿的特点,采取游戏形式,普遍受欢迎的。还有散步到公园,谈话,简单的家务劳动等等,克服呆板教学,尽量吸引孩子参与,不知不觉地进行语训,效果一定会好的。

9、说话认识相结合。四岁以上的聋儿可提倡认字,认字和说话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4—5岁时聋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年龄,这个时期儿童的印象和自觉发育较快,机械记忆力特别强。识字内容可从聋儿接触多的,笔划简单一些的,语言又容易读的开始,方法可以是看图认字,看物实质,看动作识字,游戏识字。开始时不要贪多,一天识一字为宜,同时注意反复复习巩固,逐步掌握。

10、示范教育。语训中,家长要做出示范为孩子效仿。充分地让孩子听,从听到有反应,并能分辨声音。训练孩子“跑、跳、走、站“时,不是让孩子讲,而是要家长讲清楚,让孩子们看,看家长的脸、听声音、做示范,家长做示范又做动作,孩子理解了,会慢慢跟着讲,跟着做。家长示范时,要说话自然,稍慢一些,语言要流畅,语调分明,面部和声音要富有感情。

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好的教学方法是在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以上讲的十个方面,致使一些教学原则和基本方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家长可以举一反三。相信家长们就将会在于训的实践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

3.如何对聋儿进行言语听觉训练

听力语言能力的获得与发展,有其关键期(多数人认为是2~5岁),如果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语言的发展就很难达到正常水平。

因此,聋儿的听觉训练应尽早开始,及早地利用残余听力和学习声调变化的能力来培养使用听觉的习惯。听觉训练主要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1.听觉察觉和训练方法 所谓听觉察觉,是指听觉系统对听刺激的感觉能力,或称听感受性,这种听觉能力是对不同性质和不同响度的声响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射性反应,并不与语言学习直接联系。

大多数聋儿尚有这种残余的感受性,在强声刺激下,可唤醒聋儿的听觉。按照经典的拉马克主义学说“器官用进废退”,长期卧床会因缺乏运动而使肌肉严重萎缩。

同样,长期听不到声音刺激的聋儿,残存的听觉功能也就衰退了。生活中的许多声响对聋儿来说都是陌生的,听觉训练首先应从听觉察觉训练开始。

不管聋儿的年龄多大,是否已经配戴助听器,都必须从这个阶段开始,其目的是让聋儿知道在生活环境中充满着各种声音,使他们逐渐知道声音的存在与消失。训练可先从聋儿残余听力较好的低频段开始,并逐步向高频段推移。

参考儿童的听力图选用发声器材。选择的发声器材可以是鼓、木鱼、响板、铜锣、三角铃、碰碰铃、喇叭、录音机、钢琴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充分利用聋儿的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声音的存在。如用手触摸或把脸、耳贴在发声物体上,来感觉声波的振动;感觉说话时气流的冲击;观察老师敲击物体等动作与声音产生之间的联系,引导聋儿通过视觉代偿、听觉补偿感知声音的存在与消失;最后让他们尝试完全凭听觉来感知声音。

2.听觉注意和训练方法 听觉注意是指聋儿在建立了听觉察觉能力之后,能排除来自各方面的无关刺激的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听的内容上,养成聆听的兴趣和习惯。只有聚精会神地听,才能听得清,记得牢,掌握听的内容。

若是在听的过程中思想不集中,那么通过听觉输入大脑的声音信息就缺乏清晰性和连贯性,外界事物在思维中就得不到清晰、深刻的反映。听觉注意和听觉选择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在背景噪声的环境下,应训练聋儿注意听取语音信号的能力。

听觉注意训练,离不开聆听兴趣的培养。在进行训练时,老师要先做示范,让聋儿理解训练的目的,并知道如何反应,然后让聋儿集中精力聆听,按老师的要求做出反应。

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应尽力设计一些能激起聋儿聆听兴趣的小游戏,诸如“击鼓传花”“听声抢椅”“听声举旗”等,对聋儿进行持之以恒的反复训练。3.听觉定位和训练方法 听力定位,就是在感知声音刺激后去寻找声源的方向,又称定位能力。

这是听觉训练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辨别声源即是辨别声音的来源、方位。

这对提高双耳的协调性与满足生活安全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健康的婴儿满4个月后就会出现听觉定位功能,6个月后,听觉定向能力就会发育完善。

聋儿因丧失了听力之后,这种能力也随之退化。因此,重新培养聋儿的听觉定位能力必须在听觉感知与听觉注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应该尽量利用生活声响的环境。

听觉定位训练就要求聋儿朝着声源方向做出适当正确的反应。开始训练时,不要求聋儿知道哪边是左或右,哪边是前或后,只要他能够找到或指出声音发出的方向即可。

在训练过程中,最初可让聋儿运用视觉代偿来寻找声源,体会不同方位声源的不同感受。待聋儿有所体会后,可蒙上聋儿的眼睛,老师在他的左、右或前、后给声,观察他对声源的反应。

4.听觉识别和训练方法 听觉识别又称听觉感知,是在聋儿已经熟悉声音的基础上,认识和识别各种声音所包含的意义与代表的事物。由于聋儿的听觉常常具有响度降低和声音失真的特性,这就增大了听觉识别的困难,即使是佩戴性能非常灵敏(失真率非常小)的助听器,但与正常听觉感知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途径是坚持训练,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这种训练对以后有声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有着直接关联。

因为人类的有声语言是许多音节所组成的,对不同语言的音节及语调不能正确识别,就不可能理解掌握有声语言。因此,这一阶段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

训练时,可先从识别不同声音的大小(响度)、长短开始,然后逐渐深入到识别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信号。例如,识别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叫声、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各种交通工具的声响,识别不同人的声音及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等。

总之,识别得越多越好。训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采用游戏的形式,如放录音,让聋儿听3~4种动物的叫声,老师举出相应的动物玩具或图片,并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演,在聋儿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表演。其目的是识别不同动物的叫声,训练听觉的敏锐度。

又如,当风雨雷电的天气出现时,可带聋儿聆听大自然的风雨雷声,观察伴随这些声音所特有的景象和人们的活动,体会风声、雨声、雷声的含义。在听觉识别训练中,语音的识别是最难的,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可先识别汉语中的元音(充当韵母),再识别汉语中的辅音(大部分充当声母),而后识别音节。

4.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教案听觉描述内容有哪些

1.摸一摸 目的:通过手的触摸,来间接感受声音的存在。

准备:鼓一面(或音像一组)方法:家长敲鼓,请聋儿双手触摸鼓面。让聋儿体会因敲击鼓面而发出的声音,并感受不同节奏所出现的变化,还可以随敲鼓的声音做跳跃或拍手的动作。

提示:此游戏是通过触摸,让聋儿体会声音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教会聋儿用语言表达“有声音”、“没有声音”。

2.豆子跳起来了 目的:让聋儿通过视觉的帮助,感受声音的存在。 准备:豆子数粒,盆面绷好布的小铝盆一个,小木棍一根。

方法:把豆子放在盆面上,聋儿做在旁边,家长用小木棍敲击盆边,使豆子在盆面上跳起来,同时来感受声音的存在。提示:此游戏是让聋儿通过看,了解声音存在的游戏,也可以让聋儿敲击盆边,感受声音的存在。

游戏时,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调动聋儿的视觉、补偿听觉,进行大量的语言刺激。如:豆子跳起来了…… 3.听音拾物 目的:培养聋儿学会判断声音的“有”、“无”。

准备:鼓一面、各种小玩具若干(如:小猫、皮球、娃娃、小铃铛)方法:小玩具分别摆放在聋儿面前,家长敲鼓,聋儿听到鼓声后,马上从地上拿起玩具举过头顶;鼓声停止,玩具放回原处;没有鼓声,聋儿不动。游戏反复 提示:此游戏适合刚刚戴助听器,开始进行语言训练的聋儿。

游戏时,聋儿要背对声源。在家庭训练中,可由其它物品代替鼓,如脸盆,碗,木棒等可发声物4.听音乐拍球 目的:培养聋儿学会判断声音的有、无,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

准备: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盘、皮球一个。方法:聋儿手拿球,在离录音机一米远的地方站好。

家长示意打开录音机,当聋儿听到音乐后,开始拍皮球,音乐停止,聋儿抱球站在原地不动。音乐又起,聋儿继续拍皮球,音乐停止,聋儿原地抱球站好,这个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提示:在游戏中,家长应注意培养聋儿听声音的习惯及听音做动作的协调能力。对于不会拍球的聋儿要先教会拍球再进行此游戏。

音乐磁带应选节奏感较强的适合儿童欣赏的磁带。5.抢椅子 目的:培养聋儿分辨声音节奏的快、慢。

准备:鼓一面、椅子数把。 方法:把椅子围成一圈,聋儿站在椅子圈外。

游戏开始,家长敲鼓,聋儿听到快节奏的鼓声就快跑;听到慢节奏的鼓声就随着节奏慢慢走;当鼓声停止,聋儿马上抢椅子坐下。 提示:每一次游戏后,要拿走一把椅子,直至最后剩一把椅子。

6.寻声找物 目的:培养聋儿对声音大、小的理解。准备:小玩具一个。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