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句欣赏亦无喜来亦无忧

1.赏析禅诗: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无喜亦无忧,可谓为禅之最高境界,然该句并无境界之现,且人人皆套,本不足赞, 但其前有”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822…

1.赏析禅诗: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无喜亦无忧,可谓为禅之最高境界,然该句并无境界之现,且人人皆套,本不足赞,

但其前有”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作铺:

心随万境转 可见其自如洒脱

转处实能幽 可见洒脱中有本真灵性

随流识得性 更为难得,从小乘之‘无常,无我’过渡为大乘之‘常乐我净’

参禅都讲忘我,即”苦集灭”三谛

然该禅者从”心随万境转”始,又恢复到”随流识得性”的本我存在,

可谓”苦集灭道”四谛化而归一,实为难得

——————————————————————–

顺便一提,“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中最不可忽略的当属‘相’字

若为“无我”,则只是“心随万境转”的无常

但“无我相”却道破“我”不在“相”中存在,而是“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2.心随万物转 转处实能幽 随缘识得性 无喜亦无忧

这是凡夫,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幽是幽静,这个幽就是一般讲的定。转处,如果你能够心是定的,可以随万境转,只要不动心就行了。

所以佛法的修持没有别的,自始至终都是修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都是修定。

佛法最后归纳就是戒定慧三学,没有别的。持戒是手段,帮助你得定;定得到了,定起作用就是慧,就开智慧,就是此地讲的智。

定是修行的关键,是修行的枢纽。无论在什麽境界里面,这个心如如不动,那就成功了。

在净土宗,我们称它为「一心不乱」,这个就是定,你要真正能够学得。然后,「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喜忧是烦恼,是起心动念。在六道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这个心永远是不动的。

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我们世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讲了没有?我们说他讲了,佛不承认,佛否认;我们说他没有讲,佛也摇头,也否认。到底是讲还是没有讲?事上是讲了,理上没讲,相上是讲了,他心确实没讲,他心从来没动过念头。

没动念,为什麽会讲?我们现在凡夫,动念才会讲,没动念不会讲!动念会讲,叫造业;不动念会讲,不造业。你要是问,不动念为什麽会讲?大磬没动念,你敲敲看,它响不响?你敲一下,它就响一下,敲得重,它响得大,敲得轻,它响得小。

诸佛菩萨的心就像钟鼓一样,里面空空如也,从来不起心动念,众生有感,他自然就有应,就像我们敲鼓一样,鼓里面什麽也没有,空的,一敲它就有应。佛说我们凡夫肚子里装得满满的,不空。

圣人的心里没有东西,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所以他可以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我们为什麽起不了感应?就是里面已经塞满,敲也敲不响,装满了,装满什麽?装满妄想、装满执着。

《华严》上说的,「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这个心里被妄想、被烦恼障碍住,装满了,亏吃在这个地方。所以他怎麽可能有喜忧?他不会起心动念。

这就是讲的『正观,默照本心』,这在我们念佛分上,实在讲就是一心不乱,时时保持着一心不乱,那就是默照本心。第二,这是『助行』,前面是正行,这个观就是修行,助行是『备修万善』。

自心清净,本来无一物,何必要修善?本来不造恶,哪里还有善可言?有善有恶,六祖听到一定告诉我们,善恶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但是不妨断恶修善,这是大慈大悲,这也是众生感应而现的。像现在这个社会造恶的人很多,这个造恶的心就感动诸佛菩萨,示现表演给我们看,我们在造恶,他在那里断恶,我们不肯修善,他在那里修善,让我们看,让我们在这里面慢慢的觉醒过来。

菩萨的示现是众生的感应,我们世间人称之为潜移默化,他不要说一句话,一生当中就是默默这样做,做了很久,被人发现了,这被大家宣传了,这个人是好人,这个人是我们的模范,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无一不是感应所现的!不是感应现的,就是业报现的。这世间所有一切有情众生,佛家讲的十法界有情众生,不是业报现的就是感应现的。

四圣法界是感应,六凡是业报,凡圣同居土里面,凡夫是业报,圣人是感应。这就是为什麽要修善,修善就是度众生的方法,就是度众生的手段,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二事俱得』,二事就是正助两种你都得到,我们常讲正助双修,那麽就『了达』,了是明了,达是通达,你就明了通达西方的四种净土。从上而下,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这四种净土的状况你就明了。

3.爱人亦无忧,爱人亦无怖,相命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意思是: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出自《雪山飞狐》,这是袁紫衣离去时,最后对胡斐所说的话,一句“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就要慧剑斩情丝,要胡斐忘了她。

这是袁紫衣离去时,最后对胡斐所说的话,一句“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就要慧剑斩情丝,要胡斐忘了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她对胡斐的感情又何尝不是难以割舍? 如果说忘就能忘,又何来“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呢?这八句话正说明了人看不破情爱的纠葛,但也深藏着袁紫衣对胡斐矛盾的感情,彷佛注定他们俩有缘无份的结局,怎不教人为之泪流? 扩展资料: 《雪山飞狐》是当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该作品共十回,1959年始连载于香港《新晚报》。

英译本由莫锦屏翻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推出。 小说以苗人凤和胡一刀夫妇为主角,通过宝树、苗人凤之女苗若兰、平阿四及陶百岁之口讲述了数年前与此相关的武林风波,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江湖恩怨、藏宝寻宝、美女爱英雄的故事。

这部小说有两个重大的线索,属双线结构,真正的人物也在前台表演甚少。 胡斐,胡一刀之子,外号“雪山飞狐”。

满腮虬髯,根根如铁,一头浓发却不结辫子,横生倒竖,与其父相貌甚为相似。父母早亡,由平阿四抚养长大。

聪明伶俐,机变百出,行侠仗义,对苗若兰一见钟情,曾救曹云奇和苗人凤的性命。 通过精习胡家拳经刀谱,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尤其是胡家刀法天下无敌。

先后向田归农、杜希孟下战书,以替其父讨回公道。最终在仇怨与感情面前难下抉择。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雪山飞狐》 百度百科-金庸。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