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佳句及赏析

1.于丹论语心得段落赏析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就是弟子们在提问,他回答的时候“时…

1.于丹论语心得段落赏析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就是弟子们在提问,他回答的时候“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大家有问有答、有来有往。就是这种提问和回答之间,只言片语,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到后来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大家把这些言论集结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论语。所以今天看到的论语,我们会觉得没有什么太深的逻辑性,在论语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故事、一个严谨的阐述,论语都是很简短很简短的一些言辞。

学生:老师您再多说几句行不行。您总是那么三言两语的,我们怎么作课堂笔记呀?

孔子:我本来就什么都不想说。

学生:老师,您要是什么都不说,我们记什么呀?

那么他老师怎么回答他呢?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实这就是一种教育。他老师跟他说:“你看,苍天在上,噩古已然,它说话吗?它不说话,不是照样春夏秋冬四季照样风调雨顺吗?大地上不是万物生长吗?你去看天说话。”所以其实论语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以一种朴素的、温暖的,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去影响他的弟子,大家都知道,孔夫子这一生号称弟子三千,其中成就七十二贤人。这些人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他们是把那种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但是不依赖那些连篇累牍、宏观的那种大的言论。我们说论语他终极的传递,是传递了一种态度。其实在论语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他教育学生的时候,讲世间道理的时候,从来没有过声色俱厉,他一定是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这种口气,其实这样一个态度不是代表他个人,而是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哲学观。为什么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的意义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他是那些最有行动能力的、有人格魅力的这样一些人。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生长脱胎出来的,而不是从空而降的,所以说起整个这种天地开辟造世的故事。我们可以想一想,最早的时候,中国最早的创世纪怎么来的呢,是由盘古开天辟地来得,但是这个开辟,不像西方神话讲的那种突变,比如说拿一把大斧子,啪,辟开,然后金光四射,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天地万物,这不是中国人的叙事情感。中国人习惯的叙事象《三五历纪》里面描述的那样,是一个从容和缓而值得憧憬的漫长的过程。

它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它说天地混沌如鸡子,很大在那里安安静静,盘古生其中,一共呆了多久呢,万八千岁,天地开辟,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天地开了,但是它不是一个固体啪的裂开,而是两股气分开了。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就是阳气上升变成了我们蔚蓝的天空;浊气下降变成了我们脚下的土地。盘古在其中。是不是开天辟地就完了呢,其实,这种成长刚刚开始。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所以叫做一日九变,每天都在微妙的变化着,象一个新生的婴儿一样,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叫做“神于天,圣于地”。一个好的人格应该是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天空,让你可以有飞翔的翅膀,不妥协于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但另一方面,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要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那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如果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那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其实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孔夫子这个圣人就像盘古一样。

所以这个故事接着讲,说后来天地还在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呢,日长一丈,他跟着天地一块长,所以长到最后的时候,如此万八千,又长了一万八千年,最后是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叫天地人是三才,人的意义跟天和地是一样的。大家也熟悉西方神话,你会发现他们往往是强调一种激情、感性、神秘这样的一些印象;而中国呢是强调了一种庄严理性和一种温柔敦厚之美,这就是孔夫子这个圣人的姿态。

应该说孔夫子在后世流传的这个形象是学生们用自己的爱戴给他加上的东西,但是更多的是他一种传导出来的内心有一种饱和的力量,这就是后来孟子夫子所说我善养我浩然之气,就是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他才能够如此的强大。

话外音:《论语》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的无比强大,即使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也常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不是论语的精华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呢。.

2.求于丹论语心得的片段赏析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

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

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

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

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 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

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或丹《论语》心得 (读后感)带着恭敬的心情去读这本书,因为是解读《论语》。我的古典文学学得不好,因此总想好好学一学。

对儒家从来没有深究过,只是偶尔跟朋友一起谈谈说说,更喜欢道家的超逸飘然。对百家讲坛曾经一度痴迷,总觉得看此节目的都是文人,也曾追逐着去看,直到易中天被像超女一样炒得火热的时候,我心里的火热倒是一下子凉了,总觉得一下子出名的就像暴富一样缺乏积淀。

《于丹 心得》用BT下载在电脑上,常常拿来欣赏品位女性厚实而充满自信的演讲,只有对自己绝对。

3.于丹论语心得好词好句

1.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2.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3.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4.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5.没有遗憾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6.勇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7.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8.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报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报怨.9.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人的中间,也应该保有.10.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11.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12.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13.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平乐道的朋友.14.你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15.我们不缺宏大理想,但是缺乏到达的那条切实的路.16.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17.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18.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19.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20.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21.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应对外界.22.耳顺,就是悲天悯人,就是理解与包容.23.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4.《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一)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5.于丹的论语心得中提到的句子有哪些

论语》这部阐述了人生道德学问及处世原则的书,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国人的心灵、脑海以及骨髓之中,深深地影响着国人对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的见解和方法,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国学中的国学。

它是启示录,指航灯,颠扑不破的规律和准则。只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只要有国人生活的空间,它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今天,编者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或指点古今,融会贯通;或幽默俏皮,谈笑风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充分感受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编辑推荐: 为人处世,经商从政第一书! 本书编者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或指点古今,融会贯通;或幽默俏皮,谈笑风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充分感受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

——于丹 中华文明不断地延续数千年,是全人类唯一的奇迹。这个奇迹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种美德的延续。

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论语》这部书,被中国读书人背诵了两千多年。

直到今天,在现代生活的浮华喧闹中,有谁突然说出《论语》中的一个句子,往往还能使现场安静下来,大家如见先哲光临,片言只语也要洗耳恭听。如果在海外,素昧平生的华人偶然见面,交谈甚欢,而其中有人引用了半句《论语》,立即会使大家觉得这次见面出现了非凡的深度,互相在目光间传递着有关中国人的确认。

确实,不管中华文明经历过多么频繁的兵荒马乱,散落到多么遥远的天涯海角,那些句子,二千五百年前的句子,像一束柔韧的丝线,若隐若现地栓住了一个伟大人种的最后尊严。 ——余秋雨 目录: 第一章 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承诺别人不可轻率,尊重别人要发自内心 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你就是自己的上帝 低调做人不张扬 不要高估自己而轻视别人 宽和待人,不与人争口舌之利 知诚信,讲诚信,做诚信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二章 做事之道 做人做事要认清情势 承认无知才是大智慧 深谋远虑,不要急功近利 欲速则不达 有价值的语言技巧应建立在仁德之上 做事需讲诚、敬、信 中庸之道的智慧 变通比执着更重要 第三章 政务之道 求才以治天下 名正言则顺 身正令则行 敬事而信,节用爱人 以德为本,德法兼用 为政宽和是为宜 水至清则无鱼 责人不如修身厂 第四章 经商之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义利共生,义举生辉 机遇只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人脉是成功的资本 第五章 修身之道 贫富都作等闲看 品德是一生的财富 反省是成功之母 人生有三戒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节俭是永恒的美德 第六章 理想之道 志当存高远 小不忍则乱大谋 第七章 用人之道 用人德为先 学会知人善任 第八章 察人之道 察人靠自己,切忌盲从 君子重质,不以貌取 第九章 心灵之道 用音乐洗涤心灵 最简单的最快乐 别让自己踩进水坑 跳出你为自己画的牢笼 第十章 态度之道 要区别于砂粒,就让自己成为珍珠 超越对手就要先学习对手 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第十一章 家庭之道 家和万事兴 父亲值得我们一生学习 夫妻相处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第十二章 教育之道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灵魂 教子不可拔苗助长 让每一个人都能接受教育 教学重在启发 第十三章 言行之道 赞美是征服人心的法宝 行动的意义胜于一切 话要说到点子上 倾听是一种智慧 第十四章 忠孝之道 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 自古孝子宜当官 父母身上无对错 亲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何为真“孝” 第十五章 交友之道 交友也是一门学问 交友应不分贵贱高低 良药何必要苦口 第十六章 求学之道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思是学的灵魂,学为思的延续 学习的态度决定一切 活到老学到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6.于丹的论语心得中提到的句子有哪些

论语》这部阐述了人生道德学问及处世原则的书,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国人的心灵、脑海以及骨髓之中,深深地影响着国人对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的见解和方法,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国学中的国学。

它是启示录,指航灯,颠扑不破的规律和准则。只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只要有国人生活的空间,它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今天,编者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或指点古今,融会贯通;或幽默俏皮,谈笑风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充分感受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编辑推荐: 为人处世,经商从政第一书! 本书编者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或指点古今,融会贯通;或幽默俏皮,谈笑风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充分感受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

——于丹 中华文明不断地延续数千年,是全人类唯一的奇迹。这个奇迹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种美德的延续。

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论语》这部书,被中国读书人背诵了两千多年。

直到今天,在现代生活的浮华喧闹中,有谁突然说出《论语》中的一个句子,往往还能使现场安静下来,大家如见先哲光临,片言只语也要洗耳恭听。如果在海外,素昧平生的华人偶然见面,交谈甚欢,而其中有人引用了半句《论语》,立即会使大家觉得这次见面出现了非凡的深度,互相在目光间传递着有关中国人的确认。

确实,不管中华文明经历过多么频繁的兵荒马乱,散落到多么遥远的天涯海角,那些句子,二千五百年前的句子,像一束柔韧的丝线,若隐若现地栓住了一个伟大人种的最后尊严。 ——余秋雨 目录: 第一章 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承诺别人不可轻率,尊重别人要发自内心 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你就是自己的上帝 低调做人不张扬 不要高估自己而轻视别人 宽和待人,不与人争口舌之利 知诚信,讲诚信,做诚信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二章 做事之道 做人做事要认清情势 承认无知才是大智慧 深谋远虑,不要急功近利 欲速则不达 有价值的语言技巧应建立在仁德之上 做事需讲诚、敬、信 中庸之道的智慧 变通比执着更重要 第三章 政务之道 求才以治天下 名正言则顺 身正令则行 敬事而信,节用爱人 以德为本,德法兼用 为政宽和是为宜 水至清则无鱼 责人不如修身厂 第四章 经商之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义利共生,义举生辉 机遇只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人脉是成功的资本 第五章 修身之道 贫富都作等闲看 品德是一生的财富 反省是成功之母 人生有三戒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节俭是永恒的美德 第六章 理想之道 志当存高远 小不忍则乱大谋 第七章 用人之道 用人德为先 学会知人善任 第八章 察人之道 察人靠自己,切忌盲从 君子重质,不以貌取 第九章 心灵之道 用音乐洗涤心灵 最简单的最快乐 别让自己踩进水坑 跳出你为自己画的牢笼 第十章 态度之道 要区别于砂粒,就让自己成为珍珠 超越对手就要先学习对手 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第十一章 家庭之道 家和万事兴 父亲值得我们一生学习 夫妻相处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第十二章 教育之道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灵魂 教子不可拔苗助长 让每一个人都能接受教育 教学重在启发 第十三章 言行之道 赞美是征服人心的法宝 行动的意义胜于一切 话要说到点子上 倾听是一种智慧 第十四章 忠孝之道 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 自古孝子宜当官 父母身上无对错 亲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何为真“孝” 第十五章 交友之道 交友也是一门学问 交友应不分贵贱高低 良药何必要苦口 第十六章 求学之道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思是学的灵魂,学为思的延续 学习的态度决定一切 活到老学到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7.求于丹《论语心得》中的名言警句

1.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

2.一个好的人格应该是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天空,让你可以有飞翔的翅膀,不妥协于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但另一方面,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要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那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如果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那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

其实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3. 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它一定有你跟生物之间,跟动物之间你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有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的共同成长这样一种力量。

4.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5. 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的,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无限深刻的去发现内心。

6.恒心与定力对人来讲是什么呢,它是让我们在这么一个苍茫大千世界里面能够做成一点点事情,最后心里的那么一个依据和底线。有些奇迹其实就是在坚持中完成,有些奇迹永远不是那些最机灵和最聪明的人能做完的。

7.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

8.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内心的坦然与淡定是可以让他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的。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

9. 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以一种仇杀去面队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的循环将是一种恶性的、将是无止无休的,我们付出的不是自己的代价,还有子孙的幸福。 展开。

8.于丹< >的读书笔记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那么,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论语》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的语录。

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于丹《论语》心得之一 天地人之道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渐变的,最终达到了一个“神于天,圣于地”的境界。

这“神于天,圣于地”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人的意义跟天和地是一样的,天地人并称为“三才”。

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

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 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

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

他的学生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 孔子的回答说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

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 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

这个学生说三条太多了。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先去什么? 孔夫子说:“去兵。”

咱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 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 孔夫子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去食。”

我们宁肯不吃饭了。 接着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这个故事在《论语》里叫做“子贡问政”。 诚然,谁都不愿意过苦日子,但是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乍富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让每个人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那么,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 子贡问了孔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 ” 孔子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么叫“恕”呢?孔子又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你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孔子的学生曾子也曾经说过,“说我老师这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这两个字了”。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

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佛家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

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

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大家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其实,《论语。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