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之谜佳句赏析

1.旅鼠之谜句子赏析 原文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因纽特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但转了半天却一无所获。 却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

1.旅鼠之谜句子赏析

原文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因纽特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但转了半天却一无所获。

却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它跑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钻,我急中生智,摘下帽子把它扣住了。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取出时,突然过来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笑眯眯地问道 :“你捉到了什么好东西?”“是一只老鼠。”

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旅鼠“不。”

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旅鼠?除了颜色深一点之外,它看上去与我们家乡的田鼠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我仔细地端详着它那黑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嘴巴,近乎自言自语地说。“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并自我介绍说,“我是丹尼斯,从纽约来的。”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是纽约动物协会的成员。

他坐到草地上,抓起那只旅鼠,很内行地让它张开了口,露出了尖利的牙齿:“它们虽然是哺乳动物,但在所有动物之中,甚至也包括昆虫在内 旅鼠图片[5],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它们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

更加有趣的是,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直直地望着我。

“意味着它们繁殖得很快呗。”我半开玩笑地回答说。

“繁殖得有多快呢?”他追问道。“这……”我无言以对了。

“让我们算笔账你就知道了。”他把老鼠放进一个纸袋里,从背包中取出了本子和铅笔,“一对旅鼠从三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中生了7窝,每窝12只,一共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也就是儿子和女儿。

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

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l512只。

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一共可生5胎,为2 160只。

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总数为15120只小老鼠。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90720只,第六代为326952只,第七代为653184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 872只。

你看看,从三月份的2只,到八月底九月初就会变成1647086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80万只!天哪,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把推算的结果摆在我的面前,用手指着那些数字说。我迟疑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

于是自己动手,重新推算了一遍,所得的结果竟然和他的完全一致。“是的,”我喃喃地说,“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看着我惊讶的表情,他显得有点得意。

“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如果再大一点,例如是兔子或者山羊之类,还不把地球上所有的草都吃光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不会的,大自然是要进行干预的。”他把本子收了起来,望了一眼那个盛老鼠的纸袋子,“实际上,旅鼠并非每年都大量繁殖,而是有节制的,并且有丰年和歉年之分,大约四年左右一个周期。

在平常年份,旅鼠只进行少量繁殖,使其数量稍有增长。而在歉年或叫做小年当中,它们的计划生育很严,甚至可以使其数量基本上保持不变。

只有到了丰年,当气候适宜和食物富足时,它们就像听到一声令下,齐心合力地大量繁殖起来,使整个种群的数量急剧地膨胀。一旦达到一定的密度,例如一公顷有几百只,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吵吵嚷嚷,永无休止,停止进食,似乎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似的。

这时的旅鼠不再胆小怕事,见人就跑,而是恰恰相反,在任何天敌面前它们都显得勇敢异常,无所畏惧,具有明显的挑衅性,有时甚至会主动进攻,真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更加难以解释的是,这时候,连它们的毛色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灰黑变成鲜艳的橘红,使其目标变得特别突出。

所有这些奇怪的现象加在一起,惟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千方百计地去吸引像猫头鹰、贼鸥、灰黑色海鸥、粗腿秃鹰、北极狐狸甚至北极熊等天敌的注意,以便多多地来吞食它们。这与自杀没有什么区别.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敢死队差不多。”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却怎么也笑不出,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在这个星球上,一切生物都在为了生存而竞争,而那些可怜的旅鼠怎么会想方设法去自杀呢?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去大量繁殖,不就可以。

2.旅鼠之谜读书笔记

旅鼠集体跳海自杀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人们观察到,在挪威山区,山上的旅鼠向山谷扩散,有一部分逐渐到了湖边和海边,在那里安置下来。但有些就会试图游到对岸去,有的就被淹死了。这可能就是旅鼠集体自杀的神话的源头。

网上流行一篇署名“桑内斯”的“美文”《浩荡祭大海———奔赴死亡之约》,转自《读者》2005年第15期,据说是一位挪威癌症病人在追随旅鼠奔向死亡的旅途中,顿悟了生命的真谛:无须畏惧死亡,因为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内容和文笔看,不像是翻译作品,是某个国内作家的假冒之作,里面绘声绘色地描绘自己跟踪目睹数百万只旅鼠为了物种的利益,在浩浩荡荡的长途跋涉之后集体跳海自杀的场面,其实是从国内介绍“旅鼠之谜”的科普文章改编而来。

旅鼠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大约20种小型草食动物的统称。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它们的数量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有的年份数量极多,有的年份又非常少见。由此就出现了各种传说。在十六七世纪,很多欧洲学者相信旅鼠是“天上掉下来的”———只要空气条件合适,就能自发生成旅鼠。当时丹麦博物学家奥尔·佛姆为了驳斥这种说法,首次对旅鼠做了解剖,证明旅鼠的解剖结构和其它啮齿类动物类似。

旅鼠之所以会让人产生突然从天而降的感觉,是因为它们的繁殖力强得惊人。旅鼠出生大约一个月后就能繁殖,一只雌鼠每5周就可产下一窝大约8只小鼠。在条件适宜时,一个旅鼠种群的数量一年之内就能增长10倍。大约每4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出现一次顶峰,之后又锐减,少到难以寻觅。那么多的旅鼠到哪里去呢了?

传说,当旅鼠数量达到顶峰时,它们就会自发地集体迁移,奔赴大海自杀,只留下少数同类留守并担当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迪斯尼在1958年拍摄的纪录片《白色荒野》中,就纪录了旅鼠成群结队地迁徙、最终跳海自杀的场面,配上了非常煽情的解说。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影响深远,使旅鼠奔赴死亡之约的动人传说在西方家喻户晓。

不过那部纪录片的场面是伪造出来的。那部影片是在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拍摄的,那个地区并不产旅鼠。摄影组到北极地区向因纽特小孩买了几十只旅鼠,让它们在一个覆盖着雪的转盘上奔跑,从各个角度拍摄,剪辑后就出现了成千上万只旅鼠大迁移的情景。之后,摄影组把这些旅鼠带到悬崖上,希望拍摄它们跳下悬崖河中淹死的场面。不料旅鼠却不愿往下跳,在等了两天之后,不耐烦的摄影组把这些旅鼠赶下了悬崖,人为制造了跳海自杀。

旅鼠的数量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是一个还没有定论的生物学课题,可能与天敌、食物、气候、季节等因素有关系。例如,一个很明显的但还未得到证实的解释是,旅鼠数量的剧增破坏了植被,出现食物匮乏,导致大批旅鼠被饿死。然后植被开始回复,出现了新一轮的循环。实际上这并非旅鼠特有的现象,在严酷条件下生存的其它一些小动物,其种群数量也会出现类似的周期性变化。

虽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专家们在这一点是一致的:旅鼠不会集体自杀。在旅鼠数量剧增,当地的食物变得稀少时,旅鼠和其它动物一样,会向其它地方扩散。人们观察到,在挪威山区,山上的旅鼠向山谷扩散,有一部分会逐渐到了湖边和海边,在那里安置下来。但随着后来者越来越多,有些就会试图游到对岸去,有的就被淹死了。这可能就是旅鼠集体自杀的神话的源头。

近年来也有些专家试图从旅鼠自身的变化解释其数量减少之谜。例如,随着鼠口密度的增大,旅鼠彼此之间出现了更多的社会交流和压力,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出现变化,从而使其繁殖力下降,变得更有攻击性。在群体密度过大时,旅鼠的反应不是牺牲自己,而是更倾向于攻击其它旅鼠,乃至出现自相残杀。

旅鼠奔赴死亡之约的神话不会像旅鼠从天而降的神话那样轻易消失。

不管专家们如何澄清,这个神话会一直被当成一个科学事实、作为一个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奇观流传下去。毕竟,对许多人来说,一个美丽的谎言胜过冷酷的事实。

3.旅鼠之谜理解题(拜托拉

1.句子是想说,平常的年份,旅鼠繁殖只是少量,数量的增长并不明显,只是”稍有”增长.如果删除”稍有”,则无法反映增长的数量和程度.

2 句子是想说,沿途加入的老鼠,经常会有数百只,言外之意是也有不足数百只的情况.如果删除”常常”,则意味着每次都是数百只.

3 因为作者说”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揭开旅鼠之谜”的,只是他通过过去事实而作出的一个猜测,并不肯定.所以要用”似乎”,更保守更有余地.如果删除 似乎,则过于绝对,表明过去的事实摆明了”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揭开旅鼠之谜”,这显然不符合作者的意思.

总之这3个词语都有一定的限制程度的作用,如果删除,会改变原文的意思.

4.旅鼠之谜 阅读答案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主要是北极冻土地带,那里生活着一种名为旅鼠的啮齿动物,它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循环,激增到一定数目便莫名其妙地急剧减少。

近一个世纪以来,这一神秘现象一直困扰着生物学界,存在着旅鼠定期进行“集体自杀”之说。欧洲一个三人生物学家小组称,他们经过长达15年的实地观测研究查明,旅鼠的四大天敌才是决定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四大天敌”影响兴衰 在北极地区格陵兰岛东北部、面积约75平方公里的卡鲁普河流域,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奥利维尔·吉尔格和伊尔卡·汉斯基以及德国弗赖堡大学的伯诺伊特·西特勒组成的科学家小组进行了长达15年的实地观察,收集到了大量旅鼠及其天敌的相关宝贵数据。 三位科学家最近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报告了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

研究称,旅鼠的数量确实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变化:异常疯狂的激增之后紧跟着就是迅速的大幅度减少。这一现象并不像“旅鼠集体自杀”说得那样简单,“真相要复杂得多”。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旅鼠的种群数量规律性地消长与其四种天敌的“组合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白鼬、北极狐、雪枭及一种名为长尾贼鸥的海鸟。旅鼠貌似田鼠,一向是这“四大天敌”的美味。

旅鼠及田鼠等近亲同类的数量可以突然增加到正常数量的100倍甚至1000倍。旅鼠数量激增,相应也会导致各种天敌数量的暴涨。

捕食旅鼠的天敌们饥肠辘辘时有如此美餐享用不尽,自然“乐不可支”地“努力加餐饭”,于是数量也便惊人上升,随后更要疯狂掠食旅鼠,以至于几近高峰的旅鼠数量开始戏剧性地锐减。旅鼠数量下降,天敌们无法继续觅得足够的食物,数量也开始暴减。

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其实,自然界中生物链上“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这种类似的数量循环对于生物学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种循环是自然界中生物种群保持“动态平衡”的一个生存法则。

但有趣的是,在旅鼠这一个例中,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仿佛就像上了闹钟,每次都十分准时地上演一个个回合的生死较量。 白鼬扮演“关键角色” 旅鼠的“繁荣-萧条”循环以4年为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循环链条中,白鼬是一个“关键角色”。在四大天敌中,白鼬是惟一一个只以旅鼠为食物来源的捕食者,与白鼬的“专一”相比,其它三大天敌均为“多面手”,它们会“大吃特吃”旅鼠,但同时还有其它可供选择的一些食物来源。

格陵兰夏季几乎“永无止境”的白昼大大增加了科学家们对猎食者的观察时间。北极广阔的苔原,也使得对旅鼠的观察和计数变得相对容易。

科学家们观察发现:苔原为旅鼠提供了大量可食植物,沙土又可以方便地挖洞筑穴。旅鼠数量开始增多时,以旅鼠为食的白鼬也会相应增多,白鼬堪称捕食旅鼠的“专家”。

但由于旅鼠繁殖能力超强,所以白鼬增长速度远不及旅鼠,于是旅鼠数目逐渐超出了白鼬的捕食能力,这时,其它三大天敌也会加入捕食队伍。据说,一对雪枭及它们的子女在一天之内可以把50对旅鼠带回巢中尽情享用。

四大天敌的围攻之下,旅鼠数量开始大幅度减少,白鼬的数量也会相应减少。但白鼬的减少过程有一个时间上的“延迟”,大约1年之后,白鼬体会到旅鼠减少带来的“切肤之痛”,但为时已晚,仅以旅鼠为食的白鼬数量开始骤减。

在科学家们的统计数据中,白鼬种群的数量成了深入理解旅鼠循环的关键线索。相比之下,“多面手”们则比白鼬“从容”得多,虽然也会受到波及,但它们可以很快地把猎食目标转移到其它动物上。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依据“捕食者”的行为模式,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捕食者——被捕食者”分析模型,结果利用各种群数量可以粗略地推算出旅鼠的“4年周期”,与现实的经验数据基本一致。科学家们介绍说,在观察过程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食物来源及生活空间大小对旅鼠种群数量会产生影响,所以他们的模型中“也没有必要考虑这两个因素”。

吉尔格说:“旅鼠数量呈现周期性循环,近一个世纪来,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得出一个定论。这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非常热门的问题,也是种群生态学领域研究最为集中的一个问题。”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种群生态学家彼得·哈德森说,类似旅鼠这样的循环在鸟类、昆虫和山猫等大型哺乳动物中也有发生。他对欧洲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赞誉有加,称这是自然界反映出基础理论预测的少数例子之一,并认为将来一定会被列入生物学教科书中。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