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佳句

1.四书五经名句 四书五经名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

1.四书五经名句

四书五经名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三章)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第十一章)《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第六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二十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二章)《论语》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君子务本。(学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不迁怒,不贰过。《雍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述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微子)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子张》《孟子》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梁惠王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滕文公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离娄上)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离娄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内心震动,坚韧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尽心上)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尚书》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尚书.尧典》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以公灭私,民其允(信)怀(归向)。《尚书.周官》《礼记》爱而知其恶,憎。

2.四书有哪些名句

四书五经名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四书五经名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四书五经名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第二章)四书五经名句: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四书五经名句: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第三章)四书五经名句: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第三章)四书五经名句: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四书五经名句: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四书五经名句: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第十二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第六章)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第六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第二十章)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第二十一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第二十二章)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君子务本。

(学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不迁怒,不贰过。

《雍也》还有很多,就不一一的说了。

3.四书五经里的精华句子有哪些,好词好句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4.四书有哪些名句

四书五经名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四书五经名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

四书五经名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

四书五经名句: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

四书五经名句: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第三章)

四书五经名句: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三章)

四书五经名句: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四书五经名句: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四书五经名句: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第十二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第六章)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第六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二十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第二十一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第二十二章)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君子务本。(学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

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的说了

5.四书五经 著名词句

四书五经名句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第十一章)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第六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二十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二章) 《论语》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君子务本。(学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不迁怒,不贰过。《雍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微子) 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子张》《孟子》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梁惠王下)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公孙丑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滕文公上)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离娄上)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离娄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内心震动,坚韧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尽心上) 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尚书》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尚书.尧典》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以公灭私,民其允(信)怀(归向)。《尚书.周官》。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