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佳句

1.六祖慧能留传下来的名句 好多!「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 “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

1.六祖慧能留传下来的名句

好多!「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

“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美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等等

2.六祖慧能的语

禅语惠能三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安葬了母亲之后,惠能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关)北上求法(此说与《六祖坛经》所记不同).在韶州,他结识了德行之士刘志略,因为情投意和,结拜为兄弟.刘志略有个姑姑,是位比丘尼,名无尽藏,住在当地的山涧寺,经常读诵《涅盘经》.惠能白天与刘志略一起参加劳动,晚上则听无尽藏比丘尼读诵《涅盘经》.惠能虽然不识字,但他的悟性极好,经常在听完经之后,给无尽藏比丘尼解说经文的大义.有一次无尽藏比丘尼手捧经卷,向惠能请教一个字的读法和意义.惠能回答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无尽藏比丘尼说道:“字尚不识,曷能会义?”惠能回答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无尽藏比丘尼听了,非常惊异,知道惠能是个有道之人,心生敬意.这样一来,惠能的名声很快传遍乡里.虽然当时惠能还没有出家,但是当地的信众都争相前来瞻礼和供养.并且在附近的宝林古寺旧址上,为惠能建了一座道场.惠能在这个地方一住就是三年.有一天,惠能突然想起求法的事来,私知念言:“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于是第二天便离开了宝林寺,继续向北行进.经过乐昌县西山石室间的时候,惠能遇见了智远禅师,并向智远禅师请教有关坐禅的一些事情.智远禅师告诉他说“观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闻西域菩提达磨传心印于黄梅,汝当往彼参决(我看你神姿清朗超拔,恐怕不是一般的人.我听说菩提达摩从西域来到中土,传佛心印,展转至于黄梅五祖,你不要再耽误时间了,速往忍和尚处参学,以决生死之疑).”五祖初见他的时候,便戏称他为“獦獠(gé liáo)”.《五灯会元》、《祖堂集》和《坛经》等书,都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这次见面的情景–五祖问:“你从哪儿来?”惠能道:“从岭南来.”五祖问:“你到这里想干什么?”惠能道:“不求别事,只求作佛.”五祖道:“你这个獦獠,又是岭南人,你怎么能够成佛呢?”惠能道:“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别.我这个獦獠,形象上虽然与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别?”五祖听了,知道惠能根机很好,不是常人,本想继续跟他多交谈几句,但因为徒众都在左右,担心惠能日后会遭到众人的嫉妒和排斥,于是便把他打发到碓坊舂米.舂米是一件苦差事.惠能生得矮小,体重不够,为了踏碓,他不得不在腰间拴上一块石头.就这样,惠能昼夜不停,勤勤恳恳地舂了八个月的米.有一天,五祖把大众召集到一起,告诉大众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已经老了,当选一名接法人,以确保祖师的法脉不断.佛法不可思议,贵在实证,你们万千不要以为记住了我所说的法语,就算了事.你们且下去,各自根据自己的修行体会写一首偈子给我看看,如果有人契悟了佛意,我就把法衣传付给他,立他为六祖.”当时,五祖会下,有七百多名僧人.其中,以神秀上座最为出色.秀上座是教授师,兼通内外之学,经常为大众讲经说法,并且得到了五祖的器重和众人的敬仰.因此,大众退下来之后,共相议论道:“六祖之称号,除了秀上座之外还有谁能够担当得起呢?我们不用劳心费力写什么偈子了,等秀上座得了法衣成为六祖,我们都依止他就完事了.”听到大众的议论,神秀想,大众之所以不敢写偈子,是因为我是他的们的教授师.我应该向大和尚呈上偈子.当然,我呈偈子是为了求法,而不是为了夺取祖位.如果我不向大和尚呈偈子,大和尚怎么知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我又如何能得到五祖的传法呢?翻来覆去,左思右想,折腾了两三天,神秀终天作出了一首偈子,并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写在廊壁上,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第二天早晨,五祖经过的时候,忽然看见此偈,知道是神秀所作.这首偈子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后人如果依此偈修行,还是可以得天大利益、免堕恶道的.因此,五祖还是当着众人的面对这首偈子大加赞叹,并且要求大众焚香读诵此偈,依偈而修.但是,私下里,五祖还是告诉神秀说:“你的这首偈子,还没有明心见性,见地还不到位,还在门外.如此见解,欲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于当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中荐取.”说完,五祖吩咐神秀再作一偈.但是,几天过去了,神秀再没有作出新的偈子来.后来有一天,惠能在碓坊舂米,听到外边有位童子在诵神秀的偈子,便上前打听,于是童子就把五祖吩咐大众作偈以及让大众梵香礼拜神秀之偈的事一一告诉了惠能.惠能听了,便央求童子道:“上人,我也要诵此偈,与秀上座结来生缘.自从我来到这里,我就一直舂米,八个多月,没有到过堂前,请上人引我到写有神秀偈子的廊壁前礼拜.”于是,童子引惠能来到偈子前.惠能说:“我不识字,还请上人念给我听.”当时,江州别驾张日用正好在旁,便高声为惠能念诵那首偈子.惠能听了,就说:“我也有一首偈子,请别驾给我写上.”别驾了听了,非常惊讶“你这个舂米的,也能作偈子,真是希有!”惠能正色道:“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没有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听了,连忙谢罪道:“汝念偈子,我给你写.如果你将来得法了,不要忘了要先度我.”于是惠能念偈道:“菩提本无树。

3.六祖坛经

我引用净慧老和尚的法语试作答如次: 《坛经》为如来藏思想与般若思想的有机结合。

《坛经》以“自性即佛”为核心,以三无(无相、无念、无住)和“一行三?b” 为 主旨;以“顿悟见性”为宗趣。 也就是禅宗初以《楞伽经》(如来藏一系)印心到五祖忍大师以《金刚经》(般若空宗一系)印心,能大师宛成此一结合即《坛经》之出现,也是禅宗特出的标志。

(参考《禅宗七经-序言》) 按祖师判教《坛经》自当属,掇上根上智,绝次第言谈,唯论见佛性的祖师禅一路。 顺便说:关于“佛教中心思想的问题”我倒真给佛学苑学生讲过如果说佛经是世界上最宏富的文章那她的主旨是什么?————即智慧与方便。

用多识教授的书名作答就是《爱心中爆发的智慧》。真的你去闻思大、小、显、密,三藏十二部以要言之无外也!不过小乘悲心不圆满;密法从空性智慧中流出的方便特多而已。

我答的比较略,展开的讲无的必要有论典在《菩提道次第广论》《普贤上师言教集》等诸圣哲论典。

4.慧能法师六祖禅师名言

名言:1.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禅宗的顿教法门,我现在已经留给你们。世界人遇见我这顿教法门,要自己修行啊!不是不修行的。

2. 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三句话就是《六祖坛经》上六祖接引惠明的时候所说的话,这句话是禅宗最根本的思想之一。这 里的“善、恶”,代表所有分别的。

有了分别智,我们就失去了本心。3.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悟此法门”:你若明白这个顿教的法门,不是离开心而有佛,也不是离开佛而有心;也不是离开定而有慧,也不是离开慧而有定。“由汝习性”:为什么你不明白?就因为你多生多劫,有很大的习性障着。

“用本无生”:妙用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双修是正”:所以你修心,就是修佛,修佛,就是修心;修定,就是修慧,修慧,就是修定。

这双修才是正法。4. 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善知识!每个人的菩提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用此清净的菩提心,当下就能了悟成佛。5.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义;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此句是《六祖坛经》在最后有两个偈子,其实这就是我们说的禅宗认为一切,不管是真假、善恶、净秽,这都是戏论。如果你在这戏论上用功,去著意的话。

“自性入生死”什么意思?就是自性变成无明生死。6.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7. 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8.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9.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10.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11.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12.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13. 不思善,不思恶,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14.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15.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16. 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17.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18.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惯;用本无生,双修是正。19.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2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1.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22. 心肠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23. 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一切法,不离自性。24. 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25. 惠能没手法,一直百思维;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26.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面,悟人在处一般。

27.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能。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

若无尘劳,智能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

用自真如性,以智能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28.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能,护短心内非贤。29.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30. 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31. 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32.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33.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34. 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幷将为空,不思酬害。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35. 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36.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

37.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

38.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39.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40. 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41. 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42. 解脱知见香,自心即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43.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作业。

44.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45. 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46.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47.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48. 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49.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