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群收款(苹果手机微信如何群收款)

从多个维度分析支付宝AA收款和微信群收款的异同,引出对微信群收款入口没有内置到群聊模块的原因的思考和预测。 一.流程分析 AA收款流程图AA收款流程图 如上图所示,支付宝收款流程的…

从多个维度分析支付宝AA收款和微信群收款的异同,引出对微信群收款入口没有内置到群聊模块的原因的思考和预测。

一.流程分析

AA收款流程图AA收款流程图

如上图所示,支付宝收款流程的主要步骤是先确定金额和人数,然后实现账单的分发。分发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当面扫码、发送给支付宝好友、发送给第三方好友(微信/QQ)。具体描述如下:

支付宝AA收款操作界面

面对面扫码时,无论双方是有社交关系的朋友,还是只见过一次面的陌生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扫码操作完成AA支付。

进一步考虑,如果双方不在同一个空房间,但仍想扫码支付,则需要将二维码截图发送给对应的支付方(需要社交关系),然后对方再扫码识别支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引入app之间的跳转,支付过程也复杂很多。所以从方便性来说,大部分人是不会做这种操作的。

当收款人和付款人为支付宝好友时,发送给支付宝好友也是非常方便的账单拆分操作。只需将待支付的款项分享给选定的好友,待支付的好友就可以直接打开支付宝APP,进入支付页面完成支付。

当收款人和付款人不在同一个空房间,且不是支付宝好友,但有其他社交关系时,发送给第三方好友的操作也可以实现账单分发。将收款通知以密码的形式粘贴到微信或QQ聊天窗口,由被支付方复制,然后打开支付宝APP完成支付。

微信群收款流程图

微信收款流程如上图所示。与支付宝不同的是,其账单分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模块,而是集成在金额设置模块中,效率相对更高。另外,微信群收藏的分发方式只有一种,就是通过微信群。

第二,多维比较

微信群收款(支付宝AA收款见上节)微信群收款(支付宝AA收款见上一节)

1.功能

两者都通过手机APP的移动支付功能完成了AA账单发放流程,不仅免去了账单计算和账单金额差异的麻烦,还方便收款人统计哪些人已经支付,哪些人没有支付,并适时发出提醒。

AA支付只支持等额人均支付。可以填写总额,也可以填写人均额。

微信群支付不仅支持人均等额支付(填写总额),还可以实现不同人支付不同金额(按人填写)。

2.使用场景

支付宝收款的场景非常广泛。只要收款人和付款人都能使用支付宝APP支付,无论社会关系如何,都可以实现分单功能。

微信的群收款场景单一,所有参与账单分发的人都属于同一个微信群,所以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的账单分发方式。

3.过程处理

AA收款比微信群收款稍微复杂一点,把账单分发流程细分到一个模块里。

微信在一个模块中完成了设置金额、选择人、填写备注等所有操作。

4.入口

如果不是手动添加,支付宝AA收款的入口隐藏在二级菜单下,菜单项比较多,不太容易找到,或者利用主界面的搜索功能可以快速找到。

微信群收款有两个入口,可以沿着两个不同路径的支付和收款菜单进入,入口位置更深。

5.用户心理学

支付宝的支付通知范围比较私密,支付情况只有参与者可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支付者支付,但在不同场景下效果不同。

微信群收款是将账单发送到选定的微信群聊天窗口,群内任何人都可以查看缴费状态,一定程度上会鼓励和督促缴费人及时缴费。如果有人长时间不付款,收款人会在群里发提醒@收款人。在熟人圈子里,付款人继续违约是不好的。

三、结论与思考

考虑到日常生活中的计费场景多为聚餐、聚会、郊游等强社交场景。,参与者很有可能是他们认识甚至很熟的人。微信群收藏虽然场景单一,但可以覆盖绝大多数情况下(有社交关系)的AA行为,有助于用户习惯的培养。

相比较而言,支付宝好友的覆盖面远不如微信全面,这也是微信作为社交APP的独特优势。

另外,在群集运营过程中,即使是群内没有参加过这个AA的人也可以了解到这个功能,而且每次分发都附带了推广效果,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尝试使用。因此,微信群收藏凭借其精准的场景定位,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这让我想到。既然微信群收藏是基于微信群的,为什么微信群的聊天信息页面没有内置这个功能?

纵观微信的发展史,在添加功能上一直是比较克制的。不必要的不加,必要的要想好了再加。这也符合我心目中微信清晰的产品逻辑,即简约而不简单。微信通过控制界面选项的数量,使用多级递进的页面流程,达到看似界面简单实则功能丰富的效果。

集团收款的属性是支付。有了对微信产品逻辑的洞察,不难想到代收代付菜单下会出现群收款,微信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路径到达,其中一条是从主界面加号的快捷路径,非常方便。如果聊天信息页面增加了群收藏功能,应该是违背其初衷的。

不过我猜测,未来可能会在聊天窗口底部的加号菜单栏中加入群收藏功能,与语音通话、红包、个人名片等具有同等地位。至于会怎么样,还是拭目以待吧。

有不同意见的朋友欢迎留言交流,也请给我们你对第一条的评价!

本文由@何笑笑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图片来自网络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